返回

古邑侠踪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章 墨香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巢了,才知道时候不早,起身一看,猪草篮还是空的,那怎么回去向父母交账?

    小伙伴们一合计,于是潜入地里去拔草籽(紫云英),剥油菜叶,折蚕豆,等等,有什么顺什么。

    再在篮子表面盖上一层薄薄的猪草,里面有卷耳、小蓟、荠菜、马兰头、酢浆草、牛筋草、蒲公英、垂盆草之类,身边野地里有什么扯什么,然后急呼呼地往家里赶。

    运气好时直接到家,蒙混过关;运气不好时,被人发现偷了庄稼,就会被夺了篮子,牵了手,去家长面前“告消乏”,结果换来的不是一顿屁股就是一顿数落……

    这打扑克最大的毛病还在于,打时津津有味,起身后却晕头晕脑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既然什么收获都没有,上初中后功课一紧,他就不打了。

    麻将也不是什么坏东西。秦时月在战区司令部上班后,也陪长官们玩过,但学会就戒了,主要是觉得时间和精力搭配不起。

    这打麻将,一坐下就是半天、一天。要是迷上了这个,那他还怎么做其他事情?

    他想把时间用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上。

    他想有渊博的知识,也想有一个硬朗的身体。

    前者可以充实生命的厚度,提升工作能力,也可增加业余生活的趣味。

    后者可以让人不受病痛的折磨,不受别人的欺侮,必要时还可以用来保护自身和亲人,又能像杨家将、岳家将、戚继光等古代英雄一样驰骋沙场,保家卫国。

    书法无疑是“文化学习”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它属于文化,属于艺术。

    可以增进知识,陶冶情操,也可以让他从点线块面的组合当中,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。

    庄厚德站起来,将秦时月的手一拉,就拉进了内室。

    “嗯,好一股墨香。”秦时月吸着鼻子说。

    室内当窗放着一张硬木桌子,上面铺着毛毡,右边一张小几,放着笔筒、笔架、砚台、水注等物,笔筒里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毛笔。

    左边靠墙,则是一排湘妃竹架子,上面叠着白色的宣纸和黄色的元书纸。

    庄厚德已经迫不及待地铺纸提笔。

    时月见他运笔时,将毛笔一摁到底,当作铅笔、钢笔一般在划。

    笔划转换时,毛笔又在纸上跳来跳去,削来劈去,跟农民锄草、削麦一样。

    这样的行笔,是不懂“用笔”的表现。

    没有起收笔动作,也没有提按、转折、起伏,产生的线条单薄而缺乏弹性,更没有圆润感。

    笔划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过渡、引带、呼应等关系,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结字的严谨与紧凑,也影响到整幅字的章法和气韵。

    秦时月说,古人认为,“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

    在他看来,“结字”在于模仿和记忆,相对比较容易,但“用笔”就不一样,只能来自观察、揣摩与临习,来自大量的训练,容不得半点调皮。

    很多人写一辈子字,都不会用笔,自己还蒙在鼓里,甚至顶着“着名书法家”的头衔在欺世盗名、误人子弟。

    秦时月于是让庄团长不要急于求成,这段时间就不要写整字了,老老实实地写笔划,画圆圈,下笔时千万别压住笔根,而是要将笔向上拔一下,让笔毛的上下均有空间,富有弹性,才能写出软笔的韵味来。

    否则,一摁到底,那要软笔干什么?干脆弄支排笔刷字就行,或者弄块抹布擦着写,还能写出墨韵和飞白来呢!

    秦时月示范了提按的功夫。

    庄厚德由于长期习惯了横着拖笔,所以提按时非常吃力,不是按重了出现一个个墨猪,就是提快了出现一根根鼠尾。

    秦时月看在眼里,说:“下按与上提,都须蓄着劲,拿捏得稳稳的,渐进渐出,不可以遽粗遽细……”说完又做了示范。

    果然,他写出来的撇和捺,笔划粗细的过渡十分匀称;写出的横与竖,哪怕中间细两头粗的,过渡也十分自然。

    “这毛笔拿在你手里啊,就是稳,哪像我,写快了,大刀一样乱劈;写慢来,又抖成个筛子!”庄厚德心悦诚服地说。

    秦时月安慰说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特别是这手上的功夫,这个稳劲,得靠练出来,调皮不得,也急不得,团座不必叹气。以您的悟性,只要假以时日,必定能够很快掌握要领。”

    三人回到外室。

    庄厚德先在自己的红木椅中坐定,长吁一口气,摸着肚子说:“唉,我庄厚德呢,出身草莽,父母也只是普通的生意人,但他们偏偏希望我亲近道德文章,所以给取了这么个名字。今天来看,秦团才是真正的读书人,俊才风流,党国之希望啊!”

    也许是有相同爱好的缘故,庄厚德对秦时月表现出很大的热忱和信任。

    秦时月刚想坐下,听到此言,连忙欠了欠身说:“团座过奖,晚辈才疏学浅,加上初出茅庐,人生阅历浅薄,以后还望您多多指点。”

    秦时月

第16章 墨香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